【长马科学备赛】吃对每一步,跑出最佳状态!
来源:长沙马拉松组委会 时间:2025-10-22 00:00

各位跑友好!
2025长马进入倒计时,
大家都准备好了吗
赛前如何高效“充碳”储备能量?
赛中怎样科学补给避免“撞墙”?
赛后又该怎样抓住黄金30分钟修复身体?
这里有一套马拉松赛前赛后营养手册
助你吃出耐力、轻松完赛!
赛前营养
1——赛前3天
在比赛前的36–48小时内,建议进入碳水加载阶段,以最大化肌肉糖原储备,提升耐力表现。碳水摄入建议提升至每公斤体重10–12克(如60公斤跑者每日600–720克),摄入来源以白米饭、面条、白面包、果酱、蜂蜜、玉米片等低脂、低纤维、高碳水食品为主。为避免胃部不适,应主动减少高纤维食物,如豆类、西兰花、全麦制品等,同时将脂肪摄入控制在总热量的20%以下,蛋白质可维持在1.2–1.4g/kg体重范围。
需要注意的是,糖原储存伴随水分,每1克糖原结合约3克水,碳水加载期体重可能上升1–2公斤,此属正常现象,无需担忧。为保证摄入效率,可选用流质或半固体食物,如果汁、含糖饮料,帮助在不增加饱腹感的前提下补足碳水。此外,训练量应同步降低,以避免糖原消耗。
2——赛前1天
赛前1天应继续高碳饮食策略,同时强化肠胃安全。建议主食选择熟悉、易消化的低纤维碳水,如白粥、白米饭、吐司面包、煮熟的面条,配合适量易消化蛋白,如鸡蛋、蒸鸡胸、酸奶、少量豆腐等。避免尝试陌生或重口味食物,防止引发肠胃不适。水合管理方面,需确保体液状态良好。
建议全天分次饮水,总量控制在2–3升左右,可辅以含钠量200–300mg/L的低浓度电解质饮料。通过观察尿液颜色(应为浅黄色)判断水合状态。可设定闹钟提醒定时饮水,防止因紧张和出行而忽略补水。
3——赛前2小时
比赛前2–3小时是“加满能量”的关键时段。推荐摄入50–100克碳水,如2片白吐司配果酱+1根香蕉,或低纤米粥+蜂蜜水等组合。该阶段的食物应为熟悉、易消化、低纤维、高碳水类型,避免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过高,以免延缓胃排空、增加肠胃负担。
在高温或湿热环境下,建议在比赛前1小时补充1粒含300–500mg钠的盐丸,有助于预储电解质,缓解赛中流汗所致的钠流失。液体补给建议为150–300ml,避免空腹上场,但应防止短时间内大量饮水,以免造成胃胀或反酸。
赛中营养
1——起跑至10公里
比赛初期,身体尚处于热身适应阶段,肌糖原尚未大量消耗,能量需求压力相对较低。此阶段以维持水分平衡和适应比赛节奏为主,避免过早大量补给。建议每5公里小口饮水100–150毫升,采用“少量多次”策略,防止胃部不适。
若天气炎热或湿度较高,可适量补充6–7%碳水浓度的运动饮料,但不宜过量,以免影响胃排空效率。此阶段不强求能量补充,重点是稳定节奏、避免脱水,为中后段做好准备。
2——10公里至30公里
进入10公里后,肌糖原开始大量消耗,外源碳水补给变得至关重要。建议从第10公里开始,每30分钟(约5–7公里)摄入20–30克碳水化合物,通过能量胶、能量软糖或运动饮料等形式实现碳水连续供给。推荐每小时碳水摄入维持在60克左右,经验丰富、配速较快的选手可提升至90克/小时,但需使用含果糖成分的“双通道碳水”(如2:1葡萄糖-果糖组合),避免因吸收受限导致肠胃不适。配合能量补给,每次可搭配100–150毫升水,提升吸收效率。
若气温较高或出汗明显,建议每15公里补充一次盐丸(含300–500mg钠)以预防低钠和抽筋,但不建议过量摄入电解质。此阶段需密切关注身体反馈,适当调整摄入间隔,避免因补给延迟出现“低血糖反应”。
3——30公里至终点
30公里后进入“撞墙”高风险区,此时肌糖原基本枯竭,维持血糖成为完成比赛的关键。建议将碳水补给频率提高至每2.5–5公里一次,尤其体感疲劳增强时,可适当缩短间隔,确保持续供能。
此阶段推荐继续使用能量胶,每支含20–25克碳水,优选含有咖啡因的产品(每次25–50mg),帮助提神、提升神经兴奋性和运动表现。能量胶仍需配合适量饮水摄入(约100ml),以避免胃部浓度过高造成不适。如补给站提供香蕉、葡萄干等天然食物,也可少量摄入,兼顾口感与电解质补充(如钾元素)。同时注意避免摄入高纤维或难以咀嚼的食物(如坚果、能量棒),防止消化负担增加。整场比赛中,务必坚持使用赛前训练中已验证过的产品和策略,避免临时更换补给品。
补碳和补水之间要协调,不可“只喝不吃”或“只吃不喝”;整个补给过程应根据身体状况灵活调整,而非僵硬执行计划。
赛后营养
1——赛后30分钟
马拉松完赛后,身体处于高度能量透支和组织损伤状态。此时的营养摄入至关重要,被称为“代谢修复的黄金30分钟窗口”。建议在30分钟内摄入以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比例为4:1的组合食物,如2根香蕉搭配200ml脱脂牛奶(含约50g碳水 + 12.5g蛋白质),有助于显著提高肌糖原的重合成速率,促进肌肉组织修复。若比赛过程中出汗较多,应及时补充电解质水(钠浓度500–700mg/L)或淡盐水,预防脱水与电解质失衡。部分跑者还可适量补充谷氨酰胺或支链氨基酸(BCAA),以缓解肌肉酸痛、减少蛋白质分解,增强整体恢复效率。
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跑者在完赛后可能会出现恶心、腹胀、食欲下降等胃肠道不适,这主要与比赛期间高强度运动引发的胃肠道供血减少、胃排空延迟及肠道功能紊乱有关。此时不宜立即进食大量固体食物,建议以温和、易消化的液体形式摄入营养,如运动饮料、低脂牛奶、香蕉等,既能补充能量,也利于肠胃缓解。如症状较明显,可先饮温水或稀释的电解质饮品,并适当卧床休息,待胃肠恢复后再补充固体食物。
2——赛后2小时
随着身体逐步进入修复状态,2小时内的正餐安排应兼顾能量补充、肌肉重建与抗氧化防护。推荐食谱为:200g糙米饭(复合碳水,提供持续能量)、150g鸡胸肉(优质蛋白,富含亮氨酸等修复必需氨基酸)与200g深绿色蔬菜如菠菜(富含维生素B族与叶酸,助力能量代谢)。
此外,可搭配1个橙子(补充维生素C)和20g杏仁(富含维生素E)等抗氧化食物,以中和因剧烈运动产生的减轻自由基带来的组织氧化损伤,有效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(DOMS)。此阶段切忌“补偿式暴食”,尤其是油腻、辛辣或高纤难消化食物,以免加重尚未完全恢复的胃肠道负担。
3——赛后1-3天
此阶段胃肠功能基本恢复,但仍不适宜摄入重口味或加工类食品,推荐规律饮食、少量多餐,避免因肠胃仍有敏感反应而再次出现不适。同时应持续维持高碳水饮食结构,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比例达55–60%,以帮助肌糖原储备完全恢复。
建议逐步引入健康脂肪,如牛油果、橄榄油、坚果等,将脂肪比例提高至25%左右,为机体提供稳定能量来源。为缓解长跑后常见的肌肉痉挛,可通过摄入南瓜籽(富含镁)与香蕉(富含钾)补充相关矿物质。女性跑者则需特别注意铁的补充,可选择红肉、动物肝脏或富铁豆类,预防因大量出汗与月经周期重叠导致的运动性贫血。水合管理亦不可忽视,建议每日饮水量不低于1500–1700ml,可通过设定饮水提醒协助达标。
此外,根据个体情况适当补充蛋白粉、氨糖等功能性营养素,有助于进一步养护肌肉与关节结构,提升运动后免疫修复能力。心理层面则应避免因情绪释放而出现暴饮暴食,通过安排规律饮食、主动拉伸放松、保持良好睡眠,形成“营养-功能-心理”闭环恢复体系,助力身体在高负荷运动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康复。
合理的饮食安排,不仅有助于提升运动表现,
更能降低疲劳和损伤风险、
保障健康与持续训练的可能性。
祝所有长马跑者
轻松完赛,尽兴而归!
-THE END-
赛 事 信 息 一 览
👇
✪ 赛事日期:2025年10月26日上午07:00
✪ 赛事地点:中国·湖南长沙
✪ 起终点:
比赛起点:湘江中路杜甫江阁
马拉松终点:贺龙体育场南广场
半程马拉松终点:渔人码头
欢乐跑终点:开福寺广场
✪ 竞赛项目及规模
马拉松项目(42.195公里):15000人
半程马拉松项目(21.0975公里):16000人
欢乐跑项目(约5公里):4000人
✪ 抽签结果公布时间:2025年8月27日10:00
✪ 参赛号查询时间:2025年9月30日10:00






